香港立法会曾一度被裹挟成反中乱港的平台。通过中央主导,香港选举制度得以完善。不久前新一届立法会选举顺利进行,在制度上排除了隐患,消除了反中乱港的空间。过去,大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案迟迟得不到审议,香港市民切身利益受到影响,背后原因主要是反中乱港分子骑劫“拉布”,掣肘行政机关,致使立法会长时间陷入瘫痪。如今,立法会乱象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。

在第七届立法会首次会议上,议员履职尽责,就市民与业界关心的问题与行政长官讨论。希望行政机关应对疫情时严格“外防输入”,关注在收紧防疫措施下中小企业生存,要求有关部门全面检视人力政策等等。议员提问视角多样,涵盖香港发展和社会民生方方面面,既有对政策的宏观把握,又有对细节的刨根问底。原定1.5小时的答问会,延长了半个小时,特首答问数创历年新高。当然,一次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,但这也是行政与立法良性互动的良好开端。
万事开头难,开好局起好步很重要。行胜于言,当务之急就是在齐心协力破解难题上见行动、见实效。当下香港比较迫切的问题是疫情防控,以及与此相关的纾解民困。议员履职当“锱铢必较”,想市民所想、急市民所急、解市民所困,提出善意、诚恳的批评和反映民意诉求的建设性意见。而行政机关则应针对当前形势,拿出务实举措,回应各界关注。对待问题不回避,对待困难不畏惧,通过一项项实事,公开透明的规划,一目了然的进度,让香港市民看到担当作为,凝聚起推动香港稳步向前的信心。这些难题对香港来说确实有挑战性,但只要大家有一种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的精气神,在中央政府坚强支持下,香港各界共同努力,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。
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,需要持续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很多,这些都有赖于良政善治不断推进。在新选制之下,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,实现良性互动,带动香港各界共同努力,就一定能用经济发展的实效,用民生改善的实绩,取信于香港市民,为香港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延伸阅读: